法國總統馬克龍上任後第一次「出遠門」便選擇了中國, 德國媒體從他在西安發表的講話中留意到, 他是首位正面積極響應「一帶一路」的歐洲領導人。 馬克龍強調, 新時代的絲綢之路不是單行線, 應該由中歐合力構建。
馬克龍昨日起展開了為期三天的訪華之行。 這不僅是他上任以來首次訪華, 也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遠途」出訪。 在過去數月內, 馬克龍的足跡基本上局限於歐洲、 北非和阿拉伯地區。 今早到故宮參觀。 馬克龍稍後會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 預料雙方將會簽署大約50項協議, 包括在核能及航天科技的範疇。 儀式前, 有中國的網上零售商宣布, 計劃於未來兩年, 將價值24億歐元, 包括高級洋酒的法國產品, 向中國的消費者出售。 馬克龍亦促請歐盟參與「一帶一路」倡議, 早前表明法國願意積極參與。
《新蘇黎世報》(NZZ)注意到, 法國政府這次強調「馬克龍是中共十九大之後首位訪華的歐洲國家領導人」可見, 是要指出, 十九大確立了中國未來數年的政策走向, 習近平的權力地位也同時得到鞏固。 法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都面對著同樣的問題, 就是如何看待中國在十九大上彰顯出的、 對世界大國地位的追求。 文章分析指, 法國顯然認為自己理應在西方對華政策上扮演領導角色, 尤其德國新政府組閣艱難, 英國又因脫歐問題而在北京喪失重要戰略地位之後。 馬克龍正希望利用此機會, 大力擴展法國的全球影響力。 另值得注意的是, 由於英國首相文翠珊再推遲訪華行程, 中方才先接待馬克龍, 英國似乎失去接觸中國的先機。 文翠珊預計在本月底訪問北京。
文章續指, 中國在法國經濟戰略中有重要意義, 中國是法國全球排名第八的銷售市場, 但在總額690億美元的雙邊貿易中, 存在嚴重的不均衡現象, 當中四分之三是對中國的出口, 導致法國在雙邊貿易中有著330億美元的貿易赤字。
這次馬克龍訪華, 隨行的還有經濟代表團, 包括核工業巨頭阿海琺(Areva)、 法國電力公司、 空客公司(Airbus)、 軟件公司達索(Dassault)、 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等企業的高管。 值得注意的是, 馬克龍此行並不是把首都北京放在第一站, 而是先行走訪了古都西安。 《新蘇黎世報》分析, 這其實也是向中方傳達的某種善意, 因為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 馬克龍也是以此向習近平建立新絲綢之路的倡議(一帶一路)表示敬意。
另一德媒《商報》(Handelsblatt)的文章提到, 馬克龍在訪華行程伊始, 即展示自己獨特的外交風格, 就是「直言不諱」。 他強調, 一帶一路在實現過程中, 必須遵循所有現行的歐盟規定, 包括融資, 還有公開招標等, 「讓我們來共同為這一項大工程努力奮鬥」。 《商報》指出, 到目前為止, 還有沒有一位歐洲政治人物像馬克龍這樣如此明確而且如此積極地做出響應。 當然, 馬克龍很快就補充道, 這個大項目應該是一個歐洲和中國平等合作的平台, 稱「過去的絲綢之路也不止是中國的, 一帶一路項目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而且它不應該是單行線。 」
分析認為, 馬克龍對於一帶一路的表態可說是他對華政策的一個縮影, 即歐洲應將中國的強大視為機會, 而非企圖阻止其崛起成世界大國, 但同時要強調維持透明度和遵守規則。 在特朗普領導美國告別多邊主義的同時, 馬克龍則希望把中國拉進多邊主義合作圈。